教務處會議今天公布"教務如何聽課"
來源于:山東省商貿學院 教務處 演講:張主任 推廣:山東省商貿學院 瀏覽次數:987
人們常說“聽話聽音、鑼鼓聽聲”,強調要聽里面的門道。作為教育部門的管理人員,聽課帶有檢查、調研的性質,因此聽課本身的門道也要注意。
要考察課堂的整體架構
我個人認為,聽課首先要考察教師對這一節課的整體架構。每位教師都應對自己所授課程進行規劃,先講什么內容后講什么內容,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如何讓學生去消化重點和理解難點知識等,必須先做到心中有數。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再來分析我最近聽過的《生活與哲學》這節課。我認為教師最好先按照學生的分組把各章的基本內容寫出來,由不同組的學生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而事實上教師卻讓學生寫出本書的基本觀點,這樣做的目的性不是很強,造成學生雖然寫出了十幾條觀點,但都不符合教師的心意,結果都被棄用。如果不同的組總結不同的章節,那么在學生代表發言時其他組的學生還可以補充發言,這樣的分組歸納能起到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該任課教師在總結了6項主要知識點后,采取了最簡單的應試教學辦法——背誦。簡單地讓學生背誦,這種方法顯然與當前新課改提倡的教學方法格格不入,是一種陳舊的教學方式。這也反映出一些教師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同時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利用學過的原理或者理論來回答問題。我想學生的參與度會更大,印象會更深。這時教師再適時地對相關主干內容進行細講,學生就會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記憶也會更牢。
教學設計非常重要
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授課形式、不同的授課地點,教師應該進行不同的規劃和設計。
新課的要求就是要考慮如何把知識更準確、更快速地讓學生掌握,使其能夠在第一時間接受它。從教學的形式來看這是最活躍、最多樣、最具有研究意義的課題,近幾年來的教學改革也都集中在課堂教學的授課形式上。教師的啟發式、師生的互動式、學生的自學討論式等,在新課中都能體現。實驗課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其教學過程必須讓學生參與,只有學生參與實踐才能真正體現實驗課的目的所在。習題課的教學更是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及時點撥和準確到位的總結歸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復習課的教學更能體現出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因此,教師務必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來科學確定授課的形式,全面而細致地設計教學。
聽課還要觀察教師是如何通過落實其教學設計而使學生落實其學習內容的。在教學過程中不管采用何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落實學習內容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決定了落實方式也是不同的。以上所述的復習課的落實形式就應該突出用問題去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或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去激活學生頭腦中已學過的舊知識,讓學生重新掌握已學過的知識,達到復習的目的。
了解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技能
教師自身的素質在教師授課的言談話語中會充分反映出來。我們常說一些教師的教學毛病就是指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身素質存在缺陷,而有時教師自己卻感覺不到。一個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有時他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句話都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
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對一名優秀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技能技巧的應用,對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促進。教師的教學技能技巧包括實驗操作的技能技巧、課堂教學提問的技能技巧、板書設計的技能技巧、作業布置的技能技巧、教材處理的技能技巧、教學過程細節處理的技能技巧,等等。教師教學技能技巧的應用也反映了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掌握得越多、應用得越廣,反映出該教師探究得多、研究得深,還可反映出教師掌握教材的程度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聽一節課要全面考察教師的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和個人素質,還要重視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信息。歸根結底,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才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要素。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
結語
本專欄刊發的劉堃系列文章至今天全部結束。這一系列文章分別見于2012年4月5日8版《教師應有形象意識》,2012年5月3日8版《課堂更要關注后三分之一》,2012年5月31日8版《要“規律”還是要“規范”》,2012年7月5日8版《教學中提問有藝術》。本專欄主要內容涉及課程教學話題,歡迎一線教育工作者或專家學者成為本專欄作者。